- 李曙光;
中庸思想是我國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基本內核之一。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中庸"曾被人們誤解為庸俗的中間路線和騎墻主義,其實這樣理解恰恰陷入了"偽中庸"的誤區。作為我國中庸思想核心特征的過猶不及、天賦本性、至誠慎獨以及天人合一,對理解和接受現代社會中比較流行的人格雙性化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示。
2010年04期 v.24;No.90 10-12+2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0K] [下載次數:17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21 ] - 張中;
無論是對外部事件還是對自我的把握,理解至關緊要?,F象主義和心理主義過分強調"內知覺",從而有陷入"唯我論"的危險;現象學講究"移情"和"親知",但如果這些都脫離了外部世界,理解也必然是一種空談和幻想。當胡塞爾最終祭出"主體間性"和"生活世界"的理念時,實際上他已看出"意向性"和"回到事實本身"的艱難,也更加明確了理解的復雜性和相關性。維特根斯坦通過摒棄私人語言和轉入日常生活語言研究,用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forms of life)闡釋了這一難度,同時他也在新的立場和維度上解釋了理解的有效性。
2010年04期 v.24;No.90 13-1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7K] [下載次數:17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7 ] - 胡啟銀;
明朝建立之初,藏傳佛教在漢地的傳播雖未中斷,但并沒有立刻形成高峰。只是到了永樂時期,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下才出現傳播興盛的局面。永樂時期,藏傳佛教在漢地的傳播,對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自身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0年04期 v.24;No.90 17-2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1K] [下載次數:24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25 ] - 董四代;王海林;
面對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梁啟超一方面以現代化為目標,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以人為核心命題,從傳統文化中挖掘人學思想的民族資源,闡述從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問題。他的人學思想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方法上,對于認識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的解放和發展都有借鑒意義。
2010年04期 v.24;No.90 21-2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9K] [下載次數:9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23 ]
- 馮喜梅;趙曉潔;
杜甫的《兵車行》與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都是反對統治者窮兵黷武,反對開邊戰爭,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處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兩首詩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達方式亦不一樣,但他們同樣都是偉大的詩人。
2010年04期 v.24;No.90 37-3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5K] [下載次數:36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16 ] - 孫小梅;
對柳永羈旅行役詞的時間意象的統計表明,柳永的羈旅行役詞擅寫夜景,夜意象出現頻率也最高,約占此類詞作中時間意象總和的76.6%。柳永對"夜"意象情有獨鐘是和他的身世與追求分不開的。
2010年04期 v.24;No.90 40-4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5K] [下載次數:67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22 ] - 楊愛敏;姜劍云;
姚孝錫是由宋入金文人群體中的重要一員,其傳世的詩歌雖僅有30余首,但都屬于明性見情之作。他的詩作具有多元化的情感意蘊:一是縈繞心頭的故國之思,二是似水流年的孤獨情懷,三是優游人生的沖淡心境。這些數量不多卻包孕諸多情感的詩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金初"借才異代"時期滯金文人詩中多抒發內心激憤不平之氣的單一風貌,同時也為金中期詩歌風格的多樣化奠定了基礎。
2010年04期 v.24;No.90 43-4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4K] [下載次數:5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21 ] - 盧娜;
梁啟超是"詩界革命"的倡議者和實踐者之一,在《飲冰室詩話》中,他對黃遵憲等人的詩歌推崇備至。就《飲冰室詩話》看來,所載新歌詞的翻譯比梁啟超、黃遵憲等人的詩歌實踐更具現代特征。本文列舉了《飲冰室詩話》中部分例證,對此現象進行了初步探討。
2010年04期 v.24;No.90 47-4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5K] [下載次數:13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4 ] - 陳惠良;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個結構和諧美麗的建筑物,他把小說家比作"建筑師",稱小說家的寫作能力是一種"建筑能力",并且認為自己的小說《一個女士的畫像》充分體現了這種能力。筆者在對原作研讀的基礎上提出,《圣經·創世紀》中的伊甸園故事為這部小說提供了敘事框架,同時,作為寓言的伊甸園故事也為這部小說提供了一種形而上的意義所指,賦予小說關于命運,尋求與選擇等形而上的寓意。
2010年04期 v.24;No.90 50-5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5K] [下載次數:17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4 ] - 王燕;
約翰·福爾斯是英國當代文壇上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國中尉的女人》一問世,就獲得了廣大讀者和文學評論界的好評,被譽為后現代小說永恒的經典。圍繞著作者對作品中女主人公薩拉這一形象的精心塑造,不少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本文運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對小說文本進行具體分析,認為女主人公薩拉這一人物形象是對維多利亞時代傳統女性形象的徹底顛覆,在薩拉反叛傳統、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和對男女平等、精神自由的不渝追求。
2010年04期 v.24;No.90 54-56+6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7K] [下載次數:35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19 ] - 秦敏;
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的傳注里記錄的"破讀"很多屬于構詞現象。從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到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前賢時彥對上古漢語發生過的變聲構詞現象或自發或自覺地進行了艱苦的摸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績。目前,系統理清上古漢語變聲構詞研究的狀況,對確認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步伐,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010年04期 v.24;No.90 57-58+6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2K] [下載次數:15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18 ] - 李媛媛;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進程不斷加深以及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上涌現出大量的新詞語,這些新詞語的產生與社會文化心理息息相關。本文以新興的"控"族詞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控"族詞的產生、結構特點及其所折射的社會文化心理。
2010年04期 v.24;No.90 59-60+7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2K] [下載次數:85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3 ] |[閱讀次數:29 ] - 儲一鳴;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文藝學中用來統攝文學創作風格的概念。本文借用這兩個概念,在尊重其本質特征的前提下賦予其新的含義,并以此梳理了現代西方諸多語言學流派,目的在于消除人們因流派紛繁、頭緒眾多而產生的茫然和困惑,以便更好地吸收現代語言學發展的最新成果。
2010年04期 v.24;No.90 61-6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13K] [下載次數:27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15 ] - 高鳳英;
語料庫語料在語言研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偶獲、內省和誘發語料相比,語料庫語料在語言研究方面更能顯示出優越性。使用語料庫來研究詞匯,既可以加深原有的研究力度,又可以拓寬原有的研究視角,而且有助于我們對語言結構和心理語言過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話語研究的領域而言,我們也可以使用語料庫語料來分析各類話語。
2010年04期 v.24;No.90 65-6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0K] [下載次數:36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33 ] - 李建軍;曹靈美;
母語在雙語學習和應用過程中必然會產生遷移性影響,然而,母語的影響具有方向性差異,即在語言學習的輸入性積累過程中所產生的阻滯性負遷移影響和在雙語交際輸出性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助導性正遷移影響。本文從結構性的語言規范和非結構性的語用和文化角度論述了母語在翻譯過程中所產生的助導性正遷移影響。
2010年04期 v.24;No.90 69-7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7K] [下載次數:41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20 ] - 李貴榮;
以轉換生成語言學為基礎的"逆轉換"理論以四種語義單位,五大逆轉步驟,七種核心句型為核心,在翻譯實踐中對解析英語長句難句以及漢語復句有具體的指導作用。
2010年04期 v.24;No.90 74-7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5K] [下載次數:29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4 ] |[閱讀次數:17 ]
- 郭蕓;杜喜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主體性是指大學生為達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的自身能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學生主體性表現為學生學習和行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大學生主體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雙向溝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2010年04期 v.24;No.90 85-8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4K] [下載次數:19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21 ] - 王志強;張育存;張旻;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之始,它就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功能就一直被視為奧林匹克的精髓。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高校進行奧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通過奧林匹克教育,必將對當代大學生在新的時代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表現出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質的缺失,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促使他們從外在的身體到內在的人格得到鍛煉和提高,以更加良好的姿態迎接時代的嚴峻考驗。奧林匹克進入高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2010年04期 v.24;No.90 88-9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8K] [下載次數:6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20 ] - 王芳;
主位結構理論是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范疇,將其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把握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結構框架;提取信息,加快閱讀速度。本文將主位結構理論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旨在幫助讀者把握篇章主題及有效地解讀篇章,獲取所需的信息,培養語篇能力。
2010年04期 v.24;No.90 91-9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8K] [下載次數:8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16 ] - 楊麗;
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理解中的作用已成為廣泛研究的領域。本文通過對非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的一次教學實驗,旨在探討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在聽力理解不同類題型中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在對其結果進行了量化和質性分析與討論后得出結論。最后指出了研究的現實意義。
2010年04期 v.24;No.90 94-9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14K] [下載次數:8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18 ]
- 李曉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向,服裝設計已不再局限于款式和色彩上的變化,面料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與處理顯得越來越突出。服裝面料外觀再設計以視覺創新和工藝特殊為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創作空間。
2010年04期 v.24;No.90 98-10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1K] [下載次數:15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17 ] - 王玉貞;
南齊謝赫在《畫品》中首次提出了"六法"論,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影響最深遠的美學理論之一。"六法"是一個非常嚴密的理論體系,六法之間的辯證關系也較為復雜。在具體應用中,"六法"包含兩重意義,即繪畫技能和品評要素。作為繪畫技能來講,六法之間沒有主次之分,都是繪畫創作的必要技能之一;但作為品評來講,六法之間的關系隨時代而變化,基本上呈現出漸重"氣韻生動"而輕"骨法用筆"和"應物象形"的趨勢。
2010年04期 v.24;No.90 101-10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1K] [下載次數:39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20 ] - 喬彬;
水彩畫起源于英國,在我國發展已逾百年,融入了民族性。中國的水彩畫只有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積極創新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凸現獨特的藝術魅力。
2010年04期 v.24;No.90 105-10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0K] [下載次數:7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21 ] - 辛曄;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詩歌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花鳥畫虛實關系即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一種體現。
2010年04期 v.24;No.90 108-11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2K] [下載次數:9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14 ] - 祁文峰;
書法作品的品位與層次,歷來是個爭論頗多的領域,也是學習書法和欣賞書法最難懂的地方。人品和書品是分割不開的,優秀的書法作品,雖然形式各異,審美取向不盡相同,但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2010年04期 v.24;No.90 111-11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2K] [下載次數:2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