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虹霞;林庭芳;
建黨90年來,黨的指導思想經歷了一個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偉大歷程。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開始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偉大征程;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重要里程碑;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為黨的指導思想,書寫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新篇章;黨的"十七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繼續推進著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黨的指導思想有著與時俱進的基本規律。
2011年02期 v.25;No.94 1-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2K] [下載次數:47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7 ] - 王睿峰;
建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歷了曲折的發展,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大致分為兩個階段。60多年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合理借鑒這些經驗,有利于進一步充實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與時俱進。
2011年02期 v.25;No.94 5-7+2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7K] [下載次數:20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52 ] - 王浩斌;
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人類社會的預測或構想是從人學的角度來進行闡釋的:"現實的個人"是馬克思恩格斯構建未來社會的邏輯出發點;"人的本質存在"奠定了馬克思恩格斯構建未來社會的整體邏輯結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則是馬克思恩格斯構建未來社會的邏輯歸宿。
2011年02期 v.25;No.94 8-1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7K] [下載次數:12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3 ] - 耿婷婷;郭學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走向現代的馬克思主義應該堅持的傳統,又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核心價值取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要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秉持這一傳統和取向,就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凝結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由時代發展的現實性決定的。
2011年02期 v.25;No.94 12-1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K] [下載次數:11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6 ] - 張愿堅;
政治哲學很少專門探究政治的本質問題,而僅有的探討也從未真正揭露出其固有的本質。政治行為作為社會行為的獨特類型應始終維護和遵循互助與平等的原則,政治的本質并非敵友劃分和斗爭,而是劃分和消除社會差別,政治的最高理想就是創造一個充分體現互助與平等原則的無差別社會。政治介入社會生活必須遵循三項基本原則:自然演進原則、底線干預原則和多元合作原則。政治本質上是高尚的,而非黑暗和丑惡的。政治的基本原則是明確可循的,而不是實踐摸索得來的。
2011年02期 v.25;No.94 15-1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5K] [下載次數:25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2 ] - 王敏;
受賄罪為身份犯,行為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這一點在《刑法》第385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刑法》第93條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也加以具體界定。但隨著我國體制的變遷,國家工作人員的具體范圍和認定原則也在不斷變化,對此問題仍需重新澄清和繼續研究。
2011年02期 v.25;No.94 20-2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8K] [下載次數:15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31 ]
- 蒙麗靜;
草原文化特質是北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來自于北方游牧部落的北魏拓拔鮮卑集團對中原的儒家禮樂文化有吁求;另一方面,北朝的少數民族特質又有機地滲透到北朝文化的各個角落,其自由、尚武、勁健的文化品格對之后隋唐的文化風尚具有重要影響。
2011年02期 v.25;No.94 40-4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9K] [下載次數:15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42 ] - 石維娜;
大同作為遼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是遼金王朝的重要軍事中心,同時也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作為遼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歷史以及是中國中古時代民族融合進程的反映。
2011年02期 v.25;No.94 44-4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1K] [下載次數:26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57 ] - 張月琴;
女性祀神體系是神靈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大同地區民間信仰中的兩大以女性作為主祀神的神靈體系,可以看出大同地區社會生活受游牧民族影響深刻?,F實中的性別比例失調導致女性地位較高,頻繁的戰爭對人口的消耗,促使女性承擔起生產和生活的重任。婦女從事社會生產勞動,在經濟領域中便擁有相對的獨立性與自主性,這一生活中的現象在精神上的反映就是神靈們組成了一個以女性為核心的家庭。
2011年02期 v.25;No.94 48-5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0K] [下載次數:10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65 ] - 劉興利;
廣靈秧歌,又有"優歌"、"秧干"等異稱,但文獻中并不見其作為"秧歌"的記載。筆者在詳盡辨析之后認為,"優歌"非"秧歌,""優歌"很可能是一個泛稱;"秧干"是"秧歌"一詞的讀音在廣靈方言中發生音變所致。此外,舞臺題壁中的"洋歌"、"洋干"、"洋哥"等稱呼,除方言原因外,亦與書寫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書寫隨意,不求文字的準確性有關。
2011年02期 v.25;No.94 51-53+5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16K] [下載次數:4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24 ] - 李潤民;
"龍山三老"是金元之際一個著名的稱號,涉及元好問、李冶、張德輝三位在金末元初聲名卓著的歷史人物。"龍山三老"的龍山(封龍山)又有兩說,一是山西渾源,二是河北元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通過考察辨證,河北元氏封龍山固然得天獨厚,為人所共知,而山西渾源龍山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元好問有詩,麻革、劉祁有記,還有不少詩文提及龍山,足見其在金元文學史上獨特的地位。
2011年02期 v.25;No.94 54-5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4K] [下載次數:10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53 ]
- 翟惠;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是一部收錄清代前中期詩歌的選本,自問世以來引發了歷代詩歌評論家的爭論,或褒或貶,莫衷一是??陀^地講,《清詩別載集》保存了許多清代前中期詩人的生平資料和詩歌作品以及詩學評論,因而具有巨大的文獻價值和詩學價值。另外,沈氏此集對后世總集編纂和清詩研究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11年02期 v.25;No.94 59-6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3K] [下載次數:20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4 ] - 吳迪;白平;
對創作心理的探究是解讀作家作品的重要途徑之一。殷夫創作詩歌心理有三大要素:出生地象山賦予他堅硬的地域性格,家庭充滿溫情和自由氛圍環境以及殷夫自身所具有的青春熱血型氣質。從這三個方面可以更深地去挖掘貫穿其詩歌創作的情緒基調。
2011年02期 v.25;No.94 66-7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5K] [下載次數:9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25 ] - 張慎;
梅娘小說的女性主題與自身體驗有著密切關系;她對個體經驗的自覺處理,體現出自覺的文體意識和敘事意識;而她善于選擇人物視角、引入人物獨白話語來表達女性主題,又形成了獨特的女性小說文體。
2011年02期 v.25;No.94 71-7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1K] [下載次數:13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4 ] - 劉德明;
中國社會的發展,使影視劇日益成為審美文化的主流,但審美接受的負面效應使影視劇呈現出某些弊端。因此,我們要反思當代影視劇的弊端和憂患,展望影視劇的發展前景,建立既能滿足普通大眾娛樂要求,又能表達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審美理想的有中國特色的影視劇審美文化。
2011年02期 v.25;No.94 74-75+8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3K] [下載次數:23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9 ] |[閱讀次數:37 ] - 朱榮華;
薩拉.蒂斯代爾的創作多少保留了19世紀"風雅派"的痕跡,創作主題以表現女性情感為主。通過分析她的幾首有關古希臘女詩人薩福的詩可以看出,她并非完全對傳統亦步亦趨。她的詩巧妙地顛覆19世紀的女性價值觀。
2011年02期 v.25;No.94 76-7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5K] [下載次數:15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1 ]
- 徐方;段曉紅;
全面素質教育是我國大學教育的明確目標,其核心就是人文教育,它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針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的結構性缺失,對文化素質教育的理念和重要性做了闡釋,并觀照當前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匱乏和人文教育存在的瓶頸和困境,提出存在的現實困境,分析癥結以求改進。
2011年02期 v.25;No.94 90-9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1K] [下載次數:18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49 ] - 朱余杰;閻軍印;
引導大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正視死亡,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意,文章從大學生生命教育內涵入手,詳細闡述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因,探討和分析了實施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對策。
2011年02期 v.25;No.94 93-9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9K] [下載次數:17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42 ] - 周鳴;
當今的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被卷進游戲文化的漩渦,這不僅可能影響到其中少數人出現極端性的心理問題,而且可能削弱相當一部人在正常方向上的激情投射,并使其在沉溺之中將不良影響擴散到更廣大的學生群體之中?,F今太多的游戲都包含了不同性質的誘導攻擊性的內容,沉溺者接受這種不斷重復的心理刺激,有可能影響到其不當攻擊性心理的逐漸積淀,并使其在特定刺激下爆發的可能性增強。游戲沉溺與厭學心理之間還有著明顯的蔓延相依關系。鑒于游戲文化問題對大學生已經形成的負面心理影響,對其進行調控則是社會與學校必須的責任。
2011年02期 v.25;No.94 97-10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7K] [下載次數:19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2 ] - 王志強;王家政;張旻;張育存;
奧林匹克文化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和支柱,是體育運動和教育相融合的產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文化大背景影響下,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促使奧林匹克運動對青少年的行為趨向、心理感受和社會規范等方面產生不可回避的影響。本文以奧林匹克文化為主題,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與數理統計法,從山西大同大學大學生對奧林匹克文化的了解程度、態度和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途徑的現狀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并針對某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2011年02期 v.25;No.94 101-10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9K] [下載次數:8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