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軍霞;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路徑。本文從政治發展的視角進行解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等層面闡述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認為要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推動民主政治建設,把民主政治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用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2016年03期 v.30;No.125 1-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3K] [下載次數:9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8 ] - 趙鵬程;王偉;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工向城鎮轉移,傳統的以兒童為家庭私人附屬品加以保護的家庭保護失靈,社會保護和法律保護機制未能及時補充,加之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運行機制的失靈,導致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的案件頻發,且呈現上升趨勢。本文在對留守女童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提出解決好留守女童性侵預防問題的關鍵在于摒棄傳統的政府殘補角色,變傳統的家庭中心主義為完善家庭關愛、強化政府責任、健全社會和法律配套制度等,解決好留守女童性侵預防與干預問題。
2016年03期 v.30;No.125 4-8+1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1K] [下載次數:40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7 ] |[閱讀次數:43 ] - 魏麗婷;
近年來,校外打工已成為大學生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然而,大學生在打工過程中合法權益被侵害的現象屢有發生,其中大學生的勞動法主體地位不明確,是主要的客觀原因。因此,要保護大學生校外打工的合法權益,必須明確大學生的勞動法主體地位,同時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2016年03期 v.30;No.125 9-1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7K] [下載次數:11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59 ] - 董晉露;李喜;
股權眾籌作為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的新模式,代表了互聯網時代金融發展的新方向。但是目前的運作模式卻無法保障股權眾籌主體的合法權益。投資者、眾籌平臺和項目發起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尚未在法律上進行清晰的界定,容易引發相關的民事糾紛。文章以股權眾籌"第一案"為例,深入探討目前股權眾籌運作模式下的相關法律問題。
2016年03期 v.30;No.125 13-1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12K] [下載次數:34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66 ] - 溫婧;
當前,我國已有的產品安全法律法規數量不少,但卻存在立法不成體系、制度落后低效、執法交叉受阻等問題,廣大消費者權益受損的現象時有發生。制定統一的消費品安全法已經提上相關工作的議程。本文通過對我國現有產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實施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我國《消費品安全法》立法工作應該注意完善的事項,期待對今后的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2016年03期 v.30;No.125 17-1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8K] [下載次數:5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51 ] - 許子嬋;仇兵奎;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作為一種新的保護理念,發展時間較短,目前正處于不斷研究和探索過程中。山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將該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作為調查對象,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通過對山西省17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提出"1+X"的發展模式,不僅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且對于推動社會經濟轉型和社會協調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6年03期 v.30;No.125 20-22+3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0K] [下載次數:22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66 ]
- 張秋芳;
周公的治國思想主要來源于先王的治國經驗尤其是文王的治國方略,周公將其進一步地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逐漸得到升華,最后形成思想理論。周公的治國思想主要包括五點:一,敬德保民;二,明德慎罰;三,任人唯賢,寬容誠信;四,提倡孝友,以固政權;五,制禮作樂,加強文化建設,使人們逐漸由他律轉為自律。周公的治國思想對后世直至今天仍有深遠影響。
2016年03期 v.30;No.125 23-2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4K] [下載次數:17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8 ] - 李有福;左雙文;
1927年3月,徐永昌懷抱愛國護鄉的初衷,率國民第三軍入晉依附閻錫山。北伐之際,徐永昌擔任晉綏軍東路軍總指揮,戰時他沉著鎮定,與奉軍周旋數月,致使奉軍未能從東線進入山西。1928年5月,在北伐軍第二、第四集團軍北上配合下,徐率部連克石家莊、定州、保定等地。9月,徐率部又協助白崇禧在灤東擊敗了反抗國民革命軍的褚玉璞、張宗昌部。北伐戰爭期間徐永昌卓越的表現,不僅使閻錫山對其更加信任,同時也贏得了蔣介石的重視。
2016年03期 v.30;No.125 27-3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2K] [下載次數:17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4 ] - 王振東;
學界中曾有人質疑:馬克思哲學后期的異化理論"衰退了",但是,經過研究以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的轉變彰顯了其超越本性:其一,馬克思將異化置于歷史中考查并將其視為人類社會實踐中特定的歷史階段,超越了先前只將異化置于與人類勞動本性的對立地位,進而實踐性地超越了帶有某種解釋性理論的先定預設;其二,馬克思直面異化本身并尋求內在其中社會變革的現實契機,超越了因對異化的過度批判而造成其被泛化、抽象化。正是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反駁上述質疑,而且,自從唯物主義歷史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立以來直至形成于最終頗具影響的《資本論》,馬克思正視了人類社會的"異化階段"并洞察了其中所蘊含的肯定性歷史因素。
2016年03期 v.30;No.125 31-3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7K] [下載次數:9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53 ]
- 薛瑞澤;
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啟了北魏歷史的新篇章,遷都之后,代京的政治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孝文帝遷都時,代京成為守舊勢力的集聚地。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證遷都的順利進行。孝文帝及宣武帝還多次北巡,以顯示朝廷掌控著以代京為核心的北方邊鎮。孝明帝時期,隨著北方邊鎮軍事地位的失去,邊鎮將士不再受到重視。少數民族不斷南下,加之朝政的逐步混亂,最終導致了代京的衰落。
2016年03期 v.30;No.125 38-43+5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74K] [下載次數:18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5 ] - 王東洋;
從平城遷都洛陽,北魏孝文帝事先做了大量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準備。對于反對遷都之官員,多加勸誡,對于普通民眾,大規模賜民爵,盡量減少遷都阻力。孝文帝總覽全局,南征北巡,開拓前線,穩定后方,并伴隨有官制改革,使得遷都洛陽過程分步有序、有章可循。孝文帝遷都洛陽是綜合考量各種因素而確定的遷都方案,并非倉促和草率之舉。
2016年03期 v.30;No.125 44-46+6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4K] [下載次數:28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5 ] - 權玉峰;
北魏時期,帝王使官員臨時持節參與活動是管理國家的一項重要措施。遇到重要的國家事務,帝王往往派遣官員臨時持節前往處理。官員臨時持節參與的活動主要有:外交活動、撫慰活動、巡行活動、軍事活動、儀式活動等。這具有三重意義,對于國家或帝王來說臨時持節官代表皇帝的意志,對于活動來說能明顯提高其重要性,對于臨時持節官自身來說參與這些活動是得到提升的重要機遇。
2016年03期 v.30;No.125 47-5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9K] [下載次數:8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3 ]
- 葉汝駿;
20世紀以來,龍學研究成果可謂燦若星河。在《文心雕龍》單篇研究中,《辨騷》篇爭議最多、"硝煙味"最足,學術界曾發生多次論爭,許多問題訟讞至今未有定論。諸次論爭中又以《辨騷》篇的屬性之爭、主旨之爭、劉勰的楚辭觀之爭、"博徒"一詞的詞性涵義之爭最為精彩。除此之外,對于"四同四異"等其他重要概念的研究、《辨騷》篇的外圍研究等亦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2016年03期 v.30;No.125 53-5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80K] [下載次數:80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3 ] - 侯麗俊;
元明以來,弦索樂器逐漸成為北曲伴奏中的主要角色,在語體和曲譜上與北曲絲絲相扣,代表了北曲特有的審美風格,也形成了北曲較為固定的音樂體式。隨著南北曲的不斷交融,南曲吸收了北曲音樂精華,并將弦索樂器進行改良,引入南曲伴奏中,弦索也逐漸從北曲中脫離開來,至此走上一條多元化之路。
2016年03期 v.30;No.125 60-6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4K] [下載次數:9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26 ] - 古遠清;
鄭樹森諳熟中外比較文學,以嚴謹踏實的治學方法成為臺港地區比較文學這門學科的翹楚。在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的關系上,他不僅反對不要理論指導和不上升到理論的實證主義,而且反對沙文主義和歐洲中心論的錯誤理論。周英雄的比較文學研究,其成績突出表現在首次獨立完成結構主義的研究專書《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他不僅致力于把結構主義等新方法及國外的批評理論引進臺灣文壇,而且還親自作示范,即用李維史陀和雅克慎有關結構主義的文學理論去研究中國文學。
2016年03期 v.30;No.125 64-6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19K] [下載次數:3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8 ]
- 孟憲英;周金虎;
對口援疆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開展新疆少數民族雙語骨干教師培訓是其中的重要舉措。能否做好培訓班班主任工作,直接關系到培訓工作的成敗與否。本文根據近幾年來承擔此項工作所積累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在雙語骨干教師培訓班班級管理中能切實提高管理水平的三個法則:"成品"法則、"熱爐"法則和"南風"法則,以期為完善雙語骨干教師培訓工作提供相關借鑒。
2016年03期 v.30;No.125 80-8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0K] [下載次數:4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4 ] - 馮蕾;張莉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高校女生教育也受到了廣泛關注。而現行高等教育培養理念、課程設置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滯后,已難滿足女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通過對當前師范院校女大學生特點進行分析,整合高教資源,形成育人合力,強化女生"四自"意識,以期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日后成為認真執教、不計得失、躬身垂范、勇挑重擔的優秀教師,更好地為國家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2016年03期 v.30;No.125 83-87+9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50K] [下載次數:6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7 ] - 張慧芳;
愛國主義教育是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效果欠佳等癥結?;谶@種情況,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應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改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等措施。
2016年03期 v.30;No.125 88-9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3K] [下載次數:17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48 ] - 任曉勇;湯堯;章衡;
所謂"中外交流文學"主要是指近、現代(19、20世紀)具有跨國、跨文化生活閱歷的中外文人所創作的跨國、跨文化題材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與一般的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相比,這類作品的獨特性在于它們是中國人看世界、外國人看中國的產物,表現了近代以來中外文人對"他者"的互相認知與想象,反映了不同文明圈之間的接觸、摩擦、沖突、溝通與融合等復雜狀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從文學路徑探尋近代以來中外交流的經驗與規律,為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交流活動提供歷史借鏡。本課程預設為中文系、外語系的專業基礎課,也可以作為其它文理各專業的公共選修課。本課程的創設可以彌補中文系和外語系相關課程的內容缺項,突出適應時代發展大趨勢的知識模塊,補充文理各專業學生的知識短板。
2016年03期 v.30;No.125 91-9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8K] [下載次數:4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1 ]
- 劉婷婷;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與其他文藝集成志書共同建構了"中國民間文藝的萬里長城",作為具有較高文獻價值的巨著,其在歷史中的貢獻和作用顯而易見,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集成中也存在著有待后人深入挖掘、繼續研究的課題。本文通過對《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西卷》的分析,試圖尋找出卷本中提到卻沒有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便為今后戲曲音樂研究的方向與角度提供一個借鑒與參考。
2016年03期 v.30;No.125 96-100+10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2K] [下載次數:8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9 ] - 曹明明;
上黨鼓書也稱鼓兒詞,或歌頌人物,或講述神話故事,或諷刺社會不良現象,是上黨地區的一種說唱音樂,也是一種地方"戲劇"。它是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全書目主要以故事敘述為主,由說唱演員獨唱、對唱、齊唱、獨白等說唱方式具體表現,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2016年03期 v.30;No.125 101-10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3K] [下載次數:6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3 ] - 曲怡;
鋼琴曲《敘事詩〈思凡〉》是朱踐耳創作的一首鋼琴奏鳴曲。本文對這首作品中運用靈活、具有民族性特點的主題與和聲進行分析和探索,透視出作品中情緒對比、情感并置和情境不斷轉變的動力特點,揭示出其不同于西方傳統奏鳴曲的氣質與精神。
2016年03期 v.30;No.125 104-10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K] [下載次數:4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8 ] - 趙佩珺;
羅德《第七協奏曲》是古典主義時期的典型作品,多年來被諸多大師與業余愛好者演奏。分析這一樂曲的曲式,包括顫音、回音、跳弓等技巧,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掌握樂曲的風格,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2016年03期 v.30;No.125 107-10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6K] [下載次數:2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25 ] - 劉慧媛;
不論是鋼琴演奏家還是一般的學習者,在剛接觸一首新作品時,必然要經歷從陌生到熟稔、從淺層接觸到深入理解的過程。如何縮短這一過程,是每個演奏者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認為,良好的視奏能力和過硬的視奏水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所在。同時,有助于了解和把握作品的結構及風格。
2016年03期 v.30;No.125 110-11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K] [下載次數:7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6 ] 下載本期數據